您的位置:首页>教育 >

今日观点!治理“虚拟欺凌”还需在现实中发力

2022-12-22 09:36:08    来源:郑州教育信息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们不但嘲笑我的长相,还把我的照片传到网上,做成表情包。现在我一去饭堂就会被大家认出来……”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名初二学生哭诉道,她已经被网络欺凌近一年时间了,身心都受到伤害。据媒体报道,由于网络欺凌脱离了学校和家庭的视线,青少年无论是欺凌他人还是被他人欺凌,都容易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而网络欺凌行为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网络暴力,比如曝光他人隐私、进行网络恐吓、超限度的语言攻击等。如何净化网络,在虚拟世界中防止欺凌问题出现,已经非常急迫。

校园霸凌现象,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一些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欺凌,实际是校园霸凌现象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看起来未造成直接的暴力伤害,但对个人隐私的曝光以及实施网络恐吓等,实际给受害者造成不可小觑的精神伤害。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这种生发于网络上的“隐形”伤害,更加值得警惕。

应该说,针对未成年人的“虚拟欺凌”,本质上仍是一种网暴。因此,对它的治理,也离不开一般的网暴治理路径。在这方面,近年来相关治理一直在推进,规则也在不断完善。如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就指出,网站平台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紧急防护功能,提供一键关闭陌生人私信、评论、转发等设置。用户遭遇网暴风险时,网站平台要及时发送系统信息,提示其启动一键防护,免受网暴信息骚扰侵害。

当然,发生在未成年人之间的网络欺凌行为,有其特殊性,仅仅依靠平台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看到,作为“校园霸凌”的一种变种,网络欺凌还是要更多回到教育的角度来治理。如从学校到家长,对于网络欺凌的认识就需要深化。在现实中,一些家长与教师还未能充分意识到网络欺凌的严重后果,这导致很多本来可以及时预防的机会被浪费。像未能及时识别一些孩子的“求助”信号,或者秉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来处理网络欺凌,这往往造成一些伤害发生后才引起重视。

此外,对于网络欺凌的预防和化解,也需要秉持专业人员做专业事的原则。目前在这方面,一些学校的投入力度和关注度还是不够的。去年9月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指定一名校领导直接负责学生保护工作,并明确具体的工作机构,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学生保护专员开展学生保护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考虑把让学生免于受网络欺凌纳入到学生保护专员的职责当中去。

网络欺凌在未成年人之间蔓延,也警示相关教育要跟上。家长和学校都应该为孩子作出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对网络欺凌及早建立正确的认知,并懂得如何寻求帮助。

校园中的网络欺凌作为一种新的问题现象,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它是教育问题,也是法律问题,是校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要将它的发生概率尽可能降低,还需要凝聚各方合力。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作者:朱昌俊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1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一种新的 要根据自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