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 >

幸福迎泽丨独居老人感受“家”的温馨

2023-08-11 00:27:02    来源:腾讯网

志愿者经常上门探望,帮老人做饭、理发、收拾家,遇到水电故障也及时修复……在文庙街道五龙口一社区,这些温暖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该社区共有居民5584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44人。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幸福感,社区组建了百余人的助老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和热心居民等多方爱心人士共同组成。两年来,细致入微的爱心服务让辖区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志愿者定期对辖区路面进行清理


(资料图)

甘当义务“理发师”

“丽芳,这几天天气太热了,你能再帮我剪剪头发吗?”进入7月后,天气炎热,70多岁的居民刘大娘找到志愿者王丽芳求助。

今年38岁的王丽芳自从生了两个孩子,便成为了“全能妈妈”,为孩子捯饬发型更是小菜一碟,她的家里常备手推子、电动理发器、围裙等理发工具。

因为掌握了这一技能,两年前,王丽芳开始为辖区老年人义务理发,每周五下午,在社区小花园内,她都会与老年人“一周一会”。时间一长,王丽芳的手艺得到了老年人认可,在社区有了一批固定的老年“粉丝”,他们头发一长,便来找她,“还是老样子”成为他们对发型选择默契的“暗号”。

王丽芳为独居老人清洁卫生

除了固定时间理发,王丽芳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义务上门服务。85岁的独居老人陈爷爷患有多种慢性病,平时很少出门。王丽芳每隔一个半月,就上门为老人理一次发。每次理完发,她还为老人清理干净家中卫生,帮老人拾掇得利利索索。

灯亮起的一刹那

一天夜里,2号楼一户空巢老人家里,两位老人点起一根蜡烛无奈地对望。这一幕,令66岁的党员志愿者程一钢心里一酸。

原来,当天夜里9时许,程一钢接到一位居民的电话。对方的父母和程一钢住在一个小区,当晚,老人家中停电,老两口手足无措。他们的儿子住得较远,一时赶不过来,听说程一钢是党员志愿者,便致电求助。

放下电话后,程一钢立即上门查看情况。原来,是电线短路造成的停电。幸亏程一钢以前学过一点电工知识,很快帮助两位老人解决了这一问题。当线路修复好,家中重见光明时,老两口感动得热泪盈眶。

党员志愿者为辖区居民维修电路

这样的事情在辖区还有不少。一年冬天,程一钢发现院里地面结了冰,是排水管道被堵所致。担心院内老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他立刻和另外一位党员志愿者一起,不顾脏累,很快疏通了管道。

为老人上门送菜、帮大家解决水电暖问题……助老服务已经成为程一钢生活的一部分。

“祖孙”的双向奔赴

89岁的居民李奶奶经常来到社区,与网格员王娇娇打声招呼,看到她冲自己微笑,才乐呵呵地离开。

李奶奶是位独居老人,儿女们经济条件都比较窘迫,平日老人靠捡拾废品贴补家用。注意到这一现象后,王娇娇便经常收集来快递盒子、瓶子等送给老人。冬天时,看到老人衣着单薄,王娇娇还为她送去棉衣。

有一次,王娇娇上门时,发现老人正在和面,准备做饭,但家中却没有任何配菜。白面条怎么吃?王娇娇看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转身跑到菜市场买来鸡蛋和西红柿,为老人炒了香喷喷的西红柿炒鸡蛋佐餐。吃着有滋有味的饭菜,李奶奶感动得老泪纵横。

还有一次,王娇娇发现老人正要吃一碗馊了的米饭。因为老人家里没有冰箱,焖一锅米饭往往要连吃好几顿,即使变质了也舍不得扔掉。王娇娇赶紧将馊了的米饭倒掉,帮老人重新焖米,并炒了豆角和茄子。

端午节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冬至送饺子、腊月里送腊八粥……除此之外,王娇娇还联系爱心团体,定期上门慰问老人。

一来二去,李奶奶和王娇娇成为了互相牵挂的“祖孙”,只要有时间,王娇娇就上门探望老人;而老人出去捡纸箱时,也会专程绕到社区,就为瞅娇娇一眼才安心。

助老之路不寂寞

五龙口一社区党委书记赵娜介绍,该社区共有2209户居民,总共5584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1044人,独居老人839人,老年群体十分需要社会关爱。

为了服务好辖区老年人,一年多前,社区组建了助老志愿服务队,队员中既有社区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医生、专业社工,还有热心居民和社会爱心人士。近两年来,队伍不断吸纳新人加入,至今已有100余人。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和特长优势,为辖区老人提供医疗、理发、磨剪子磨刀、家政维修等多方面服务,构建起全面的老年人服务网。

志愿者上门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两个月前,社区成立了“爱心储蓄机构”,通过“储蓄积分兑换服务”等活动,鼓励更多人加入助老服务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将继续探索服务路径和方式,进一步完善助老体系,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馨!”赵娜说。

通讯员:侯慧琴  姜   佳

校   对:兰   杰  李晓翠  

审   核:元艳芳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