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 >

天天精选!素养立意 巩固“双减” 守正创新 引领教学——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23-06-28 08:35:27    来源:郑州教育信息网

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立意核心素养,立足“三会”目标,关注四基、四能,巩固“双减”成果,加强教考衔接,对一线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与导向作用。


(相关资料图)

一、育人为本,巩固“双减”成果

2023年数学试题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有针对性地引导数学教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通过精选背景材料、用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数学思考与数学探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感受数学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承载,也感受到了数学之用、数学之美与数学之慧。如第2题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第8题“组织观看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等。整卷试题守正创新,问题角度新颖,梯度设置合理,强调通性通法;试题难易得当,内容适恰,不偏不怪,计算量适中。在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有力地巩固了“双减”成果。

二、素养立意,导向学科教学

试卷严格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评价理念,按照《课标》中“学业质量”的标准要求,科学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相应学段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充分体现了数学试题的素养立意。

在素养立意的导向下,试题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如数与式(第1,3,5,11,16题)、方程与不等式(第7,12,21题)、函数及其图象(第9,10,19,22题)、三角形(第10,18,20题)、四边形(第15,19,23题)等,这些题目在整卷中占有较大比重,与课标对现行数学课程的实施要求高度切合,科学地引导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回归数学学习的本质,回归教材,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随意拔高数学学习的内容与要求,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立足应用,强化学科能力

整卷有近二分之一的试题都着眼于数学应用(第2,3,8,11,13,17,19,20,21,22,23共11道题),题目背景设置丰富,既有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生活情境,也有体现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联系的情境,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学科特点。试题着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四、稳中求新,引领教改动向

2023年数学试题沿袭稳中求新的命题风格,在知识点覆盖范围,能力要求与梯度比例等相关指标上保持稳定。在核心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问题情景的创设、数学问题的设置角度、思维灵活度的要求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关键位置的题目进行了合理的创新。如第10题,在去年设置跨学科试题的基础上,变为考查函数图象分析,并对传统类似题目进行创新设计,赋予了图形所具有的学科内涵;第15题,在去年以三角形与旋转结合为背景命题的基础上,变为以矩形结合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为背景。特别表现在本题无图形呈现,让考生自行考虑图形的空间变化画出图形并进行解答,这是河南中考数学的一种大胆变化(以前该题从没有无图情况);第23题,以“观察发现”→“探究迁移”→“拓展应用”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直接启发一线教师要加强大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践行单元整体教学。

2、对部分常考题型进行了调整。如考查圆的综合大题变为尺规作图与三角形证明,圆的知识考查放在小题中(第6,14题),把图形与坐标的考查变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考查(第9,10题)。

3、对常考的核心知识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拆分与重组。如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考查由原来的大题考查应用变为小题考查计算(第12题);把图形阴影面积放在大题中的某一问,并结合反比例函数进行考查(第19题);对解直角三角形的考查不再局限于利用三角函数值(往往是近似值),而是借助比例式进行求解,降低了繁琐的计算。

以上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河南中招命题去“套路”化的明显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图形与设问的变化,考查学生用数学思维探索、分析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现实生活问题,给出数学描述和解释,运用数学语言和方法,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提出设计思路,制定解决方案。这正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从这点看,这些试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将有力地引领数学教育教学的教改动向。

总之,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题既有优良的传承,又有突破与创新。在考查的内容与形式、目的与要求上,与教学实际形成有效衔接。试题难度也符合师生心理预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作者:李秀成,郑州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