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 >

小“心眼”,导致大“中风”

2023-06-21 16:31:08    来源:福建卫生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接收了由基层医院转诊而来的一名67岁女性。平时生活方式非常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饮食方面也相对搭配合理,并且她还一直坚持干农活、做家务……结果她却突然偏瘫,去医院一查,原来是“中风”了。

家里人非常疑惑,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瘫痪了呢?

经过检查发现,导致林女士中风的原因竟然与她心脏上的一个 4 毫米的小孔有关!这个心脏上的“小眼儿”竟然是临床上一种并不罕见的疾病——卵圆孔未闭。

据了解,卵圆孔,是人类胎儿期,左右心房隔膜上的一个小孔,即胎儿期左右心房的血液是相通的。后来肺循环建成后,孔就关闭了,这是人类历史发展遗留下的痕迹。通常1-1.5周岁卵圆孔就会闭合,如果大于3岁卵圆孔还没有闭合,就叫卵圆孔未闭(PFO),它会导致肺循环的栓子进入体循环,从而导致栓塞。

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成人中,卵圆孔未闭的情况非常普遍,发生率大约为25%左右,也就是说每4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卵圆孔未闭,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症状,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关注过它的存在。但是近年来,随着青年人卒中发生率的显著增长,卵圆孔未闭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术界的关注。

卵圆孔未闭除了与反复发作的缺血性卒中(即中风、脑梗死)关系密切,还与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头晕、失眠等疾病相关。

目前卵圆孔未闭的检查手段有很多,包括心脏彩超、发泡试验、右心声学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有创)等,比较简单且便宜的是心脏彩超、右心声学造影,适合普通体检人群,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可以精准测量卵圆孔未闭的孔径大小,便于下一步诊疗。

如果通过以上检测手段,发现了卵圆孔未闭,也不用过于紧张,其实大部分较小的卵圆孔未闭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只有孔径比较大或者合并一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进一步治疗。目前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内科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或抗凝)和手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具体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通常根据患者基础病情、孔径大小、经济情况,由患者及医生商议而定。

来源:福建卫生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