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 >

用“慢”教育陪伴幼儿“慢”成长 焦点热门

2023-02-13 08:51:49    来源:郑州教育信息网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省抚州市保育院一直渴望建立一种适宜的、有生命力的课程体系。在十多年研究基础上,我们把“阅读”课程拓展为“阅历”课程。“阅”是指阅读世界,“历”是指亲历成长。“阅历”课程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突出“阅读”与“亲历”的协同并进,凸显“自然、社会、生活都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充满生机、多元而丰富的课程。


(资料图片)

在“阅历”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过程中,我们经过多次实践探索、反思调整,从脚步匆匆、追求立竿见影的“快餐课程”,到放慢脚步、等待幼儿成长的“真实课程”,用“慢”理念支持课程的探究,为幼儿提供了宽广的可发现、可操作、可思考、可探索的空间,在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实现师幼的共建、共构、共成长。

教师幼儿都需要慢下来

聚焦课程观,教师需要慢思考。“阅历”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倡导的是幼儿的亲历实践与探索,需要教师的细致观察、敏锐捕捉和认真思考。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完美呈现,常常用成人的“认知地图”代替幼儿获得经验的“认知旅行”,使幼儿的学习过程被压缩、安排或替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提出“慢”理念,把课程建设的时间放缓、脚步放慢,教师从匆忙变得从容,通过慢思考走进童心、解读童心,在观察、识别、回应的过程中推动课程的实施。

重审儿童观,幼儿需要慢成长。在传统的儿童观中,儿童是需要被教化的。当代科学儿童观告诉我们: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重审儿童观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而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都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的尝试、实践、感知、试误、调整的过程中,在教师的适时鹰架支持中逐步发展的。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现,用“容错”的态度鼓励幼儿的探索,用“陪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陪伴幼儿的慢成长。

在慢镜头中发现课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实践找寻和学习探索中,我们渐渐意识到:教育实践其实应该是一种“慢”的艺术,好教育就是慢慢成就儿童,学前教育更是如此。

“阅历”课程启动伊始,课程组自上而下设置了一系列课程主题在实验班开展,虽然课程目标明确,教师在实施中却渐渐偏离了初心,呈现出的效果看起来很完美,却不乏许多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痕迹。什么样的主题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样的探索才是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我们有了新的思考:课程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必须用慢镜头去捕捉幼儿生活游戏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追随幼儿的兴趣,才能生发出幼儿需要的、有探究欲望的、高质量的课程。

于是,自然、社会、绘本以及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都成了可探究的课程资源:连日的绵绵细雨中,幼儿在“雨水的秘密”主题中探索雨的形成、讨论雨的去向、体验雨中戏耍的乐趣,感知大自然的神秘;一个偶然带进教室的快递包裹,引发幼儿对包裹里装了什么、怎么寄快递、游戏区里的快递驿站、快递是怎样分类和运输等内容的大胆猜测和实践验证,生发了课程故事“我的快递梦”;借助绘本《蒙德里安小镇》,幼儿从阅读分享到美术创意,从室内区域到走廊布置,从一个班级的探索到一栋楼文化特色的打造,幼儿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主人;疫情期间家长不便入园,被子的运送问题成为新的探究点,一个“你试试”的机会,一句“我相信你”的支持,课程故事“被子搬家记”应运而生。

用慢节奏实施课程

怎样的慢节奏才是基于幼儿视角的、适合幼儿发展的?随着课程的推进,我们从活动的时间、探究的脚步、课程的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时间慢下来,一日安排更舒展。紧张的时间安排往往会制约幼儿的实践探索,在慢下来的时间中,我们将“时间点”扩展为“时间段”,减少精确的时间控制和不必要的等待,同时给予教师弹性安排活动时间的自主权。课程故事“遮阳这件事”来源于大班幼儿的一次户外沙池区活动,幼儿为了解决“太晒了”“好热”等问题,尝试在沙池区搭建一个自制遮阳棚。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利用沙池区周边的木桩延伸出新的支撑架、如何盖上棚顶等问题,都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试误和调整。慢下来后的弹性活动安排,给了幼儿自己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脚步慢下来,幼儿游戏更充分。教育需要尊重规律,让幼儿自然成长。放慢脚步后,幼儿有了更多自主探索和深入学习的机会,他们开始自主规划、尝试探索、充分游戏。在课程故事“遮阳这件事”中,为了搭好沙池区的遮阳棚,幼儿前后经历了猜想、实施、探索、实践,这样的游戏过程给了幼儿充分的游戏体验。慢下来的教师也开始用相信和欣赏的眼光对待幼儿的错误,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此过程中,幼儿专注认真、自主合作、积极思辨、不怕困难等良好学习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评价慢下来,师幼互动共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点其实不是教学技巧,而是理性成熟的价值观和评价方式。随着“慢”理念中的课程推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角度,经历着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蜕变。依旧以课程故事“遮阳这件事”为例,对课程推进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不再纠结于幼儿选择的材料是否最恰当,做出的造型是否很美观,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中幼儿理解与思考、联系与建构、迁移与应用等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点从“评判”转变为“发现”,从“干预”发展为“支持”,从“急于求成”到“耐心等待”,教师和幼儿共同在亲历、感知、体验、反思中获得成长。

慢中求真,慢中求实

回望园本“阅历”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我们经过了四段历程:框定主题实施的茫然期、开放边界实施的内卷期、评价调整实施的突破期、放慢脚步实施的求真期。放慢脚步后,课程的实施真正做到基于幼儿视角,慢中求真,慢中求实,在慢境界中找到适合幼儿学习的节奏。慢下来后,幼儿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用从容的态度去猜测探索、协商合作,在反复的试误调整中内化知识经验,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幼儿的学习过程,用适宜的策略支持幼儿的探索发现,教师的教育观从追求立竿见影的“应该是”逐步转变为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的“未必是”,此时的教师才能真正走进童心、解读童心,实现“以学定教”,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推进者。

教育是一个从感性互动到理性梳理的过程,潜移默化、浸润无声的“慢”教育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智慧,更是一种尊重幼儿的态度。慢下来等待,慢下来观察,慢下来回应,慢下来反思,教师的步伐笃定坚实,幼儿的学习从容自信,教师与幼儿在慢下来的境界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抚州市保育院)

作者:唐燕 叶丽云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12日第2版版名:学前周刊·保教

关键词: 解决问题 立竿见影

相关阅读